世界信息:张再杰:加快中西部循环经济发展

时间:2023-03-27 11:07:27来源:环球网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、发展循环经济,对于实现“减污、降碳、增长、扩绿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当前,随着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力、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攀升和环境保护约束趋紧,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,其中不乏排放较高的项目。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,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,成为一个挑战。而发展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模式,自然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,以减量化、再利用、资源化为原则,以低消耗、低排放、高效率为特征,本质上是一种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。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、应对气候变化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基本路径。此前,国务院出台《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》。当前,循环经济又被赋予了新内涵,既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,又要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,这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、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,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在城市、园区、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了多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。中西部地区依托丰富的磷、煤、锰等资源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园区,采取材料替代、燃料替代、流程优化、产品循环等举措,持续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废弃物产生强度,促进资源精深加工,废弃物循环利用。依托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,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山地旅游业,为重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。通过切实推动农业循环经济,全面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行动,形成秸秆肥料化、饲料化、燃料化、原料化和基料化的“五化”利用模式。比如,早在2016年,贵州省就提出发展生态利用型、循环高效型、低碳清洁型、环境治理型的15种产业,2022年绿色经济占比超45%。江西省等地推行从规划到消费等多方面的循环经济发展任务,探索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。

不过,由于区域发展客观原因,中西部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目前还存在循环产业链偏短、竞争力弱、关联耦合度较低、集群性小、缺少高端人才等问题。对此,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布局施策,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产业体系、流通体系层面,进一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,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。

在产业体系方面,中西部的传统工业要努力实现绿色升级。加快实施煤炭、钢铁、化工、有色等行业绿色化改造,推进新型综合能源基地、资源精深加工基地、白酒生产基地建设。新兴产业要绿色低碳,重点推进“东数西算”工程,加快建设一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、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基地、信息服务和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。山区农业要绿色高效,加快推进山区节水型灌区和坝区节水农业示范区创建,推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。中西部服务业要绿色提质,因地制宜开发类型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,培育壮大绿色商场、绿色饭店等绿色流通主体,建设一批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、国内度假康养目的地,打造“全电景区”。

在流通体系方面,要推进中西部资源回收利用。应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“两网融合”,引导再生资源回收,企业建立现代逆向物流回收体系。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,鼓励地方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。供应链要畅通稳定,引导激励商贸流通企业绿色升级,培育创建一批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。构建绿色现代物流体系,支持物流企业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,推动网络货运产业良性发展,加快中西部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,加速打通区域内外省市间水运通道,引导运输企业“公转水”多式联运。中西部地区要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,拓宽节能环保、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技术装备和服务合作,积极扩大机电产品、绿色低碳化工产品、特色农产品等出口,建设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出省重要枢纽农产品集散中心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张再杰)

关键词:

相关资讯
热门频道